1、水质调节:
在开春后,池塘水温上升到10℃左右或以上时,就应对越冬的鲤塘加注适量的新水,这样既可补充鱼塘水量,淡化毒物,增加溶解氧,又能提高水温,促进池养锦鲤早活动、早摄食、早生长。早春水温低,锦鲤活动少,吃食少,池水不宜过深,但新建鱼池或需春季放养种鱼的鲤塘,应加足水量。随着水温升高锦鲤吃食增多,可逐渐加深水位,一般每7~10天注入新水一次,到4月份可逐步提高水位至1米以上。若发现水质老化和偏酸性,最好大换水一次,及时加深水位。在加注新水时,每次不可大量注入,以防水温骤降。如需分池饲养,应在水温8℃左右时进行,此时锦鲤的活动力弱,鳞片紧,捕捞或运输时锦鲤不易受伤,加之水温较低,感染发病的机会也较少。
2、提高水温
在适温范围内,锦鲤会随着水温上升而增加摄食量,加快生长。因此,初春鱼池水位应控制在0.6米~0.8米,使水温能较快升高,以促使锦鲤提早开食。遇连续阴雨天气时,要适当增加池水深度,以防池中水温变化幅度过大。
3、尽早投饵。
根据锦鲤的生理特点,春季鲤塘的投饵应掌握由少到多的原则。当鲤池水温上升到8~10℃时,锦鲤开始少量摄食,此时应进行投饵,以增强越冬锦鲤的体质,加速其生长。投饵要定时、定位,投饵量应根据天气、水温和锦鲤的摄食强度而定,饲料要清洁新鲜、可口。开食的具体做法是当鲤塘表层水温达8~10℃,每周投饵1次;晴暖天气,当鲤塘表层水温升到10℃以上时,可每天或隔天投饵1次。初期,日投饵量占总体重的0.5%--1.5%左右。15--20天后,逐步改为每天上、下午各一次,日投饵量增加到占总体重的1%--2%左右。开春时,要投喂营养全面的人工配合饲料,应以投喂高能量饲料为主。有冷空气影响时,水温降低,要暂停投饵。
4、全面消毒。
可使用含氯量30%的漂白粉充分溶化后,全塘均匀泼洒,使池水含药浓度为1ppm,可预防细菌性鱼病,每月二次。
漂白粉、二氧化氯、二溴海因、强氯精、鱼用强力消毒剂等均为含氯消毒剂,具有高效、快速、杀菌力强等特点。由于漂白粉欠稳定,保管上较麻烦,容易出现氯含量不足的情况,大型的养鲤场使用较稳定的二溴海因、强氯粉和鱼用强力消毒剂较为适宜。其他碘类的消毒剂,目前上市的产品也很多,使用比较方便,也可选择使用。
5、全面杀虫
扑杀寄生虫要实行“以防为主、防治结合”的方针,并根据具体的情况使用较为成熟的杀虫药品进行杀灭工作。杀虫,不应只考虑杀灭鱼体上的寄生虫,还应同时考虑杀灭水体的中存在的寄生虫和幼虫。需防止只进行个别鱼体单独药浴杀虫,忽略水体中的虫体杀灭工作的行为。否则,很容易出现常杀常有的情况。
鱼池泼药杀虫药剂要视水体的肥瘦、天气、水温、鱼群活动情况安排。天气正常,水温正常,鱼群无明显异常可在下午3-4时泼洒药水;如果下暴雨,气压低,水温过低,缺氧浮头和鱼群有非因寄生虫引发的异常情况则不能杀虫作业,否则会恶化水体环境和加重鱼类病情,造成损失。杀虫时应特别注意观察锦鲤的表现,如出现狂游、抖动、贴边、浮头等异常情况,应立即换水50%,再进行观察。需要特别注意的是,在杀虫结束后,应立即使用抗生素配合治疗。具体的杀虫方法和用药内容因涉及的方面较多,另行与防治鱼病单独撰文论述。
6、防治鱼病。
冬季,池养锦鲤长期处于饥饿状态,生长停滞、体质较差,春季开食前,体质状况降到最低点。随着水温的回升,病菌繁衍加快,疾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。因此,加强春季锦鲤养殖管理是增强锦鲤抗病力的有效途径之一。
春天鲤塘易发生的鱼病有水霉病、烂腮病、肠炎病、寄生虫病等。对于由各种致病菌引发的细菌性疾病,应使用抗生素类药品进行治疗。在预防中,中草药由于无残留、副作用小等特点,比较适合在此阶段使用。具体的防治鱼病内容另行撰文论述。参考资料:
http://q.sohu.com/forum/121/topic/36321206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